沈博洋教授的报告针对生物组织的电学特性展开介绍,此研究已成为生物界和医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生物组织的电学特性包括电阻率和电导率等参数。通过观测生物组织电阻抗的成像,可以诊断早期癌症、内出血等病症。本研究根据超声波与垂直磁场在被测量生物组织中的耦合产生电学信号,信号经过处理后能够呈现出高清的生物组织阻抗分布成像。
沈博洋教授指出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独特性质,在强磁场、高电流等条件下,超导体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同时,超导材料的性能还会受到温度、应力等多种物理场的影响,这些物理场之间相互耦合,共同决定了超导材料的力学行为和电磁特性,进而影响超导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沈博洋教授通过建立起较为复杂的多场耦合物理模型,综合考虑电磁、热、力等物理场的相互作用以及超导材料的本构关系,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超导磁体等器件进行建模,以描述超导材料在洛伦兹力及其物理场共同作用下的行为,从而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超导器件在实际工况下的性能。
报告2:新型配电系统运行调度与配-微协调机制的研究 王笑雪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提升,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消纳和调节压力。其中,配电侧分布式资源接入具有数量多、分布分散等特点,大规模接入情况下引起了潮流倒送、电压越限等问题,急需相应调控手段加以调节。然而,配电网精确物理参数缺失、调控对象庞大,需要在技术、市场机制等不同层面开拓创新,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王笑雪副教授的报告围绕新型配电系统的智能调控和配微协调机制进行介绍,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配电网调控前沿技术,并通过工程案例加深理解,实现学以致用。
王笑雪副教授针对配网网架、参数不精确,强随机源荷接入,基于物理模型、潮流模型难以实际应用等问题,提出了高维线性化数据驱动实现不依赖物理参数的高精度潮流建模。高维线性化潮流建模需满足复杂的非线性特性以及高维线性化以适应强随机源荷接入下高精度潮流需求。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减小实际系统的电压误差,此模型误差较线性模型降低26%。